俄陷土豆危机, 中国成救援主力, 进口量暴涨 40 倍背后藏着什么?
- 2025-07-25 06:06:33
- 849
总统普京在公开场合承认,国内正缺土豆、甜菜这些常见蔬菜。
要知道,俄罗斯可是坐拥世界面积最大黑土地的国家,去年还能往外出口不少粮食,怎么才过一年,连 “第二面包” 土豆都不够吃了?
更让人关注的是,在这场危机里,中国成了主要供应方,对俄土豆出口量比去年暴涨 40 倍。这背后,可不只是 “卖土豆” 那么简单。
其实俄罗斯的土豆短缺,不是突然冒出来的,从今年年初开始,这事儿就有苗头了,德国之声今年上半年报道过,俄罗斯第一季度土豆收成比去年同期少了 12%,但价格却涨了 52%。
这事儿说起来,和去年的 “丰收” 有点关系。2024 年俄罗斯土豆是个大年,产量一下子上来了,市场上供大于求,价格跟着跌。
农民一算账,种土豆不赚钱,今年干脆改种玉米、向日葵这些经济作物 ,毕竟这些作物能卖给加工厂榨油,或者出口换外汇,比土豆稳当,这么一来,今年本土土豆产量直接 “跳水”,缺口一下子就显出来了。
有人可能会说,缺了就进口啊?俄罗斯确实这么做了,但进口也不容易,俄罗斯主要从白俄罗斯、埃及这些国家进口土豆,但这两个国家今年自己也有点 “自顾不暇”, 白俄罗斯春季多雨,土豆收成减了近 10%;埃及受干旱影响,能出口的量也少了。
这时候,中国的土豆顶了上来,2025 年上半年,中国对俄罗斯出口土豆近 4.67 万吨,这个数字看起来不算特别大,但和去年同期比,直接涨了 40 倍,一下子冲进俄罗斯土豆进口来源国前三。
毕竟我们是 “供应稳”,中国土豆主产区在山东、河北、内蒙古等地,这些地方种植规模大,技术成熟,就拿山东滕州来说,当地有 “中国马铃薯之乡” 的称号,光是标准化种植基地就有 80 多万亩,一年能产 200 多万吨土豆,就算出口俄罗斯,也不影响国内供应。
其次是 “价格合适”,今年上半年,山东产地的土豆收购价大概 1.1 元 / 斤,运到俄罗斯远东地区,加上运输和通关成本,到岸价也才合 30 卢布左右一公斤。
对我们来说,出口土豆也是 “双赢”,每年五六月份,新土豆开始上市,1 到 4 月的库存土豆正好可以出口,既消化了库存,又赚了外汇。
不过,俄罗斯的土豆危机,说穿了不是 “没地种”,而是 “种不好、运不出、稳不住”,俄罗斯虽然黑土地多,但大部分在西伯利亚、远东这些地方,很多还是没开垦的荒地。
要种土豆,得有水吧?但这些地方的水利设施基本是 “空白”, 没有灌溉渠,没有蓄水池,全靠天上下雨。
去年俄罗斯远东地区遭遇旱灾,土豆减产近三成,就是因为浇不上水,而中国东北以前也是荒地,建国后修了大量水库、灌溉渠,还改良土壤,才变成高产田,俄罗斯这方面差得远。
还有运输也是大问题,俄罗斯人口和城市主要在西部,比如莫斯科、圣彼得堡,但土豆主产区却在东部的西伯利亚。
从西伯利亚收了土豆,要运到西部,得走几千公里的路,但俄罗斯的铁路、公路主要集中在西部,东部交通很差,有些地方甚至得靠卡车在冻土路上跑,运输成本比土豆本身还贵。
更关键的是 “稳不住”,俄罗斯农业太依赖市场短期波动,没有长期规划,2024 年土豆丰收,价格跌到 15 卢布一公斤,农民赔了钱,今年就赶紧改种玉米、大豆 ,这些作物能卖给粮食加工企业,价格相对稳定。
可他们没想到,今年土豆缺口这么大,这背后,是俄罗斯缺乏农业补贴和调控政策,比如中国会对主粮实行最低收购价,防止农民 “丰产不丰收”,但俄罗斯这方面的政策很薄弱,农民只能自己 “赌市场”。
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问题,那就是能源依赖,俄罗斯冬天冷,土豆收下来得烘干、储存,不然容易冻坏,烘干要靠天然气或煤,可这两年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大,烘干成本跟着涨。
这些问题不是一天两天了,前几年有中国企业去俄罗斯租地种土豆,结果亏了不少,尽管收成不错,但运到俄罗斯西部的运费太高,加上当地没有冷库,土豆放了一个月就烂了一半,最后只能低价处理,这就是俄罗斯农业的现状:看着有资源,实际 “坑” 不少。
对俄罗斯来说,这是 “不得不选” 的现实,以前俄罗斯也从欧洲进口蔬菜,但俄乌冲突后,欧洲对俄罗斯搞制裁,蔬菜进口渠道断了。
而白俄罗斯、埃及这些传统供应国,今年自己产量也不够,只能找中国。而且中国不仅能供土豆,还能供白菜、萝卜、洋葱这些耐储存的蔬菜,今年上半年,中国对俄蔬菜出口总量同比涨了近七成,成了俄罗斯最大的蔬菜供应国。
俄罗斯的土豆短缺,估计到今年秋天就能缓解 —— 新一季土豆开始收获,加上进口的补充,货架应该能满起来。但要想彻底摆脱 “今年够吃明年缺” 的循环,难。
根本问题在于,俄罗斯农业缺 “系统性规划”。农民种什么、种多少,全看当年价格,没有长期指导,而且种出来之后,储存、运输、加工这些环节跟不上,丰收了就跌价,歉收了就涨价。
而要解决这些,得修水利、建仓库、通公路、搞补贴,这些都需要大笔投入和长期坚持。但俄罗斯这几年把精力和资金更多放在了军事和能源上,对农业的投入一直不足。
不过对中国来说,这或许是个 “长期生意” 的开始,俄罗斯有土地,中国有技术、有资金、有市场渠道,两者正好互补。
比如中国可以帮俄罗斯建冷链物流,把西伯利亚的土豆运出来,俄罗斯可以用油气换中国的农业设备和技术,这种合作不只是 “卖土豆”,而是在搭建更稳固的农产品供应链。
说到底,土豆虽小,却能看出一个国家的农业实力和国际合作的重要性,就算有好资源,不重视基础设施、不搞产业链配套,照样会 “饿肚子”。
- 上一篇:邓超也抢不到鹿晗演唱会的票
- 下一篇:都火了方圆脸时代怎么还没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