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美科技大交易要来? 拜登不愿给中国的, 特朗普给了, 美只要稀土

  • 2025-07-25 18:07:27
  • 830

前言:

“拜登严防死守的芯片,特朗普竟主动松绑,美国对华科技战的剧本,正被这位商人总统彻底改写。”

2025年7月全球科技产业的目光聚焦在一枚小小的芯片上,英伟达H20这款曾被拜登政府严格限制出口的AI计算芯片,如今却在特朗普的授意下重新流向中国市场。

然而这场突如其来的“解禁”绝非善意,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交易:美国用降级芯片换取中国稀土,用技术依赖延缓中国自主创新,这背后是一场横跨政治、军事、经济三线的博弈,而特朗普的算盘,远比表面看起来更加复杂......

特朗普的“交易艺术”,芯片换稀土的阳谋

拜登政府时期美国对华科技封锁堪称“铁幕政策”,从高端芯片禁运到光刻机断供,时任商务部长雷蒙多甚至放话:“英伟达出一版特供芯片,我们就禁一版。”然而特朗普重返白宫后,这套逻辑被彻底颠覆。

2025年7月15日英伟达CEO黄仁勋高调宣布,美国政府已批准恢复对华销售H20芯片,同日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毫不掩饰地挑明:“我们不会给中国最好的芯片,甚至不是第二好的,第四好才是我们能接受的。”

更耐人寻味的是,他直言此次解禁与“稀土磁铁交易”直接相关,美国需要中国的稀土,而中国需要美国的芯片,双方各取所需,然而这一策略看似双赢,实则暗藏杀机。

H20芯片虽能缓解中国AI企业的算力焦虑,但其性能仅相当于英伟达旗舰H100的15%-30%,根本无法支撑前沿大模型训练,美国真正的目标,是让中国企业继续依赖美国技术生态,而非自主创新,正如卢特尼克所说:“我们要让中国对美国的芯片‘上瘾’。”

但特朗普的“交易思维”远不止于此,彭博社分析指出,他正试图以芯片为筹码,换取中国在稀土出口、市场准入甚至芬太尼管制上的让步。

这种“商人式外交”让华盛顿的对华鹰派愤怒不已,却也暴露出美国科技遏制的致命弱点:商业利益与国家安全,究竟孰轻孰重?

稀土的“隐形战争”,谁卡住了谁的脖子?

如果说芯片是美国制约中国科技的“明牌”,那么稀土就是中国反制的“暗箭”,要知道全球70%的稀土供应依赖中国,而美国国防工业的核心从F-35战机到精确制导导弹都离不开这些“工业维生素”。

2024年起中国逐步收紧稀土出口管制,直接冲击美国军工复合体的供应链,五角大楼一份内部报告警告称,若稀土供应持续受限,美国高超音速武器研发进度可能延迟两年以上。

特朗普政府曾尝试用关税施压、盟友替代方案等手段破解困局但收效甚微,最终他们发现唯一可行的方案,就是拿中国最需要的芯片来交换。

这种“以技术换资源”的策略,本质上是一场军事供应链的博弈,美国用次级芯片维持中国AI产业的发展,而中国则用稀土保障美国军工产业的运转。

但这场博弈远未结束,中国并未因H20解禁而放松稀土管制,反而加速推进稀土精炼技术的自主化,与此同时华为昇腾910B等国产芯片的算力已超越H20,中东客户甚至开始采购中国AI解决方案,这意味着美国的“技术成瘾”策略可能只是一厢情愿,而稀土的博弈,才刚刚开始。

科技霸权的双重标准,谁在破坏全球供应链?

美国对华科技政策的反复,暴露了一个赤裸裸的现实,所谓的“国家安全”,不过是利益权衡的遮羞布。

2025年5月美国商务部还威胁要全面断供EDA(芯片设计软件),迫使中国企业“自生自灭”,两个月后却又突然批准新思科技收购安似科技,前提是中国市场必须接受“附加条件”。

这种“宽以待己,严以律人”的双标,连美国媒体都忍不住嘲讽:“当中国用反垄断法审查美国企业时,华盛顿突然想起了‘自由贸易’。”

更讽刺的是美国一边用H20芯片“投喂”中国企业,另一边却强制香港企业出售已收购五年的美国科技公司,理由是“可能威胁国家安全”,这种毫无连贯性的政策,不仅让全球科技企业无所适从,更让“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”沦为笑谈。

中国外交部的回应一针见血:“反对将科技问题政治化、工具化、武器化。”但美国的真实意图早已昭然若揭:它不在乎规则,只在乎谁能掌控技术霸权。

结语:科技冷战的终局,是交易还是突围?

特朗普的“芯片换稀土”策略,表面上是一场各取所需的交易,实则是一场关于技术主权的终极较量。

短期来看H20芯片的回归或许能缓解中国AI产业的算力焦虑,但也可能延缓国产替代的进程,长期而言,中国的选择只有一个,那就是像华为昇腾那样在制裁中淬炼出真正的自主生态。

正如比尔·盖茨所言:“封锁只会加速中国技术自立。”而美国的问题在于,它既想遏制中国科技崛起,又舍不得放弃中国市场,这种战略矛盾,终将让“科技冷战”走向死胡同。对此您有什么观点和看法,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中留言和讨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