利率之争, 美国国运的转折点?
- 2025-07-29 02:12:43
- 107
利率的高低,将成为未来十年,美国国运的转折点!
上一篇文章,聊了一下,川总因降息的问题,几乎是天天怼着鲍威尔,但随着“他”的冥顽不灵,翻修美联储大厦,这么一件无足轻重的“小事”,开始持续发酵,渎职,费用超标,对国会两次“撒谎”,齐齐涌向鲍威尔,若这些“言论”被证实,据传言,最高要进去蹲上五年!
很显然,川鲍之争,已经不是什么简单的利益之争!
鲍威尔一直不肯降息,无非是二战个原因!
1,政治独立性,美联储虽然身在美国,但在利益上,捆绑最彻底的是全球的资本,换言之,如果他抛弃所有的原则,听从川总的号令,这些资本聚合体的利益就无法保证,之后,他们的资金,不论是选择逃离美国,亦或是无人接盘美债,对美国经济的冲击是显而易见。
2,通胀效应,近两年美国的经济数据,掺了多少水分,大家是心知肚明,这也促使鲍威尔,即便通胀数据有所下降,他也是格外谨慎,同时川总新一轮举债,在未来必定会让美元,集体涌入市场,给与通胀更大的压力, 单看这两个因素,鲍威尔即便有些私心,总体上还是以美国大局为重,是一个老成持重之人!
但是从川总对鲍威尔的不满,一次又一次升级,显然是极不认同他的策略!
在签署《天才法案》时,川总曾公开表示,如果失去了美元霸权,后果堪比输掉一场世界大战,他之所以推出稳定币,就是为了确保美元霸权的延续,也就是说,川总是很明白他应该做什么,他所有战略都是围绕着这一点来进行,但是鲍威尔的所作所为,在他看来,拆台都算不上什么大事,他的老成持重,反而会让美国错失最后一次,逆转国运的机会!
之前我曾说过!不管美国的战略思路怎么变化,核心的要点只有两个!
1,尽快的突破第四次科技革命,以便重走一遍1990年的互联网美梦,再凭借垄断全球的产业链,获取全球最高的利润,此时,市场的反馈如果足够好,如2000年一般消除所有的债务,甚至于略有盈余,也不是不可能!
2,在第四次科技革命到来之前,尽可能的拖延时间,打压对手,延缓他的科技进度,全球征税,缓解美国的财政危机,疯狂举债,保持经济的盛夏,都是从各个角度达到以拖代变!
客观的说,从战略的角度,几乎没有什么问题,但到了细节,就出现了一个巨大漏洞!
能称之为四次科技革命,必然是产业链极其庞大,这其中必然不可能只有软件,就拿互联网革命来说,如果只有网络,没有电脑这个重要的实物载体,当时的美国,就不可能再次引领世界,所以美国想要真正意义上的获得新生,就必须在实体产业上,拥有足够的比重!
当年的美国,虽然早就开始了产业链转移,但这些转移的国家或地区,美国的航母可以随时随地的到达,他们也依托于美国的贸易体系之下,这才保证了美国的任何创意,都可以有效且迅速的转换成生产力,进而给美国带来丰厚的利润!
但现在是什么情况?美国现在的工业能力,对比1990年,已经下降了很多,几个重要的工业国,有没有二心,咱们也不好判断,但他们的工业份额逐渐被东大取代,这已经是全球的共识,这意味着,美国如果没有办法让东大言听计从,未来的某一天,即便他真的出现了什么重大的科技革命,也得迫于生产力的低劣,和东大合作,之后才能将这些产业扩展到全球!
只是这么一搞,相当于将自己的最大软肋,亲手送给了自己的对手,之后还能剩下多少利润?如何补全债务的窟窿?全球的资本如何相信美国还具备唯一性?美元霸权还如何维持?
所以从老登时期,美国打着逆全球化的幌子,意图排除东大,重组全球的产业链,为美国的科技革命做好准备,结果大家也清楚,老登的任期才四年,仅疫情就耽误了两三年,受此影响,全球不知道倒闭了多少家企业,产业链也因此进一步向东大集中,好不容易熬过了疫情,急冲冲的推出了友岸外包,效果还没出现几分,川总又卷土重来,而且他的思路和老登是不一样的!
老登时期,为了维持美国在盟友中的地位,他对盟友更多的是拉拢,想的是合起伙来,排除东大,重塑全球产业链,让一切都回归到“正常状态”。
而川总的基本盘,是一群因产业转移而受损的人群,甭管他们的要求合不合理,有没有考虑到美国的现状,能不能带给他们理想中的收益,为了自身合法性的延续,川总必须回应他们的诉求,而所谓的盟友,在川总看来,一水的武备废弛,遇到大事,只会躲到美国身后,风平浪静了 ,又来占美国的便宜,这样的盟友,要之何用?
所以老登团结盟友的那一套,完全是个收益很小,投入很大的亏本买卖,他认定,美国想要走向新生,就必须朝着老登相反的方向推进,要盟友多出银子,减轻美国的军事负担,将全球所有的优质产业链搬迁到美国,给自己的支持者更多的饭碗,为未来的科技革命,甚至于可能出现的冲突做好准备!
戏剧的是,在川总想明白了问题的关键,再为了美国的伟大,大刀片子,片片挥向盟友之时,鲍威尔却成了整个计划的最大阻碍!
想让制造业有回流的希望,财政刺激,货币补贴,只是权宜之计,真正长期有效的办法,是让这些迁到美国的企业,有最基本的,能够保障生存的盈利。
而鲍威尔迟迟不肯降息,基准利率始终停留在4.25%至4.50%,足以让美企以及产业链的融资成本停留在一个较高的位子,制造业的利润向来是比较低的,中低端的利润率平均不超过5%,高端的如菊厂,平均利润也不过10%,也就是说,即便有些资本想在美国推动制造业,可看到近乎5%的利息,他还能有多大的动力去干实业?
最麻烦的是,眼下已经到了和东大竞争最关键的时刻,对手的低利率,可以让大量的便宜资金,涌入先进制造业,而美国的高端企业,想要扩展,融资的成本,明显会高出很多!
原本的美国企业,对资金的使用效率,就远不及东大,再通过高利率这么一叠加,不及东大的科技,被拉得更远,超过东大的科技,又被快速追赶,这样的情况,再经过几年,美国所有的产品,东大都更加的物美价廉,并且还能绕开美国的限制,出口到全球?美元还能剩下多少价值?川总所说的美国霸权又该如何延续?
再一个,跑入美国的资金不算少,但为什么美国的市场利率,依旧居高不下?
核心因素,便是买的人不多,而买的人不多,想要提高新债的销售率,就必须进一步提高利息。 美国的财政赤字年年都是几万亿,能够维持下来,靠的就是债务上的借新还旧,如果继续按照眼下的发债方式维持下去,短债还好一些,长债一旦全部被置换成高利率!
大家可以认真的想一想,一个国家50%以上的财政收入,用于支付利息,他还能剩下多少资金,去维持民生,去投资未来科技?
借新还旧是有极限的,要么你的军事力量,冠绝全球,债主不敢拿你如何,要么是到某个节点,债务急剧上升,所有的收入再用于还债,这个局就算破了!
总的来说,川总和鲍威尔,表面是为了利率而争,实则争的是美国未来要走什么样的路,双方给出的理由,所采取的行动,都算是有理有据,所以谁对谁错没什么意义,只是从深度上,明显是川总更高一层!
鲍威尔对于降息,关注的是现在和短期利益,而川总考虑的更多的是未来,毕竟,利率的下降,美国的财政会轻松一些,企业的融资成本会少一些,两两叠加之下,美国的实体产业,才会有些希望!
全文完,感谢阅读,如果喜欢,随手点个赞吧!
- 上一篇:总书记指引网络文明建设
- 下一篇:旷野星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