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眼观】车圈争议再起: 除了比亚迪、法拉第未来, 还有懂车帝

  • 2025-07-29 19:53:35
  • 877

最近几起舆论事件,又搅得车圈不太平,其原因在于各有争议:有产品方面的,有品牌营销层面的,也有技术验证层面的。为此,我们不妨简单展开聊聊。

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,我们首先来看下法拉第未来。

法拉第未来新车有戏吗?

最近,贾跃亭又出来“咋呼”了。除了宣布获得新一期1.05亿美元融资,更带来了FF子品牌 Faraday X(FX)首款车型FX Super One的正式发布。

这是一款纯电动中大型MPV,提供四座、六座和七座版,预计8万美元(约58万人民币),计划于2025年底正式下线并开启交付。

新车最大的亮点,无疑是车头部分:前格栅一改传统画风,而变成了可自定义显示图案的一整块屏幕。除此之外,内饰也有不少亮点,比如配备贯穿式中控屏与副驾屏,全系标配电动四驱、零重力座椅及EAI OS智能座舱,动力系统提供纯电和增程两种选择等。贾跃亭表示,该车将挑战凯雷德等传统豪华MPV的市场地位,并称发布当天已收到超1万份付费订单。

这一万份订单有多少含金量,我们不做评判。单从C端定金100美元,随时可退;4800台B端订单大多来自租车公司和电商平台的情况看,对这款新车的未来销量,我们或许还是要谨慎期待。

此外,不少网友发现,这款新车跟长城旗下品牌-魏牌高山的近似度非常高,怀疑是“copy”之作。而经媒体证实,该车正是获得魏牌高山合作授权的车型。

之前,贾跃亭曾提出“中美汽车产业桥梁战略”,并宣布已与四家中国车企开展合作,长城汽车便是其中之一。而本次FX Super One的落地,亦是两家车企战略合作的新开端。

面对该消息,长城方面表示不做评判。但不管是从长城曲线进军美国市场,还是从贾跃亭企图用新故事画新饼的企图心来看,双方都是不亏的。

尽管车型难产、销量和股价双低迷,且屡次濒临破产的边缘,但贾跃亭总能化腐朽为神奇,开展绝地逢生的拿手好戏。而新一笔1.05亿美元融资款的到位,也再一次验证了贾跃亭在“搞钱”这件事上的能耐。

国内那些倒闭或濒临倒闭的车企,但凡有贾跃亭一半的能力,也不至于一地鸡毛了。

比亚迪赞助国足得罪了谁?

比亚迪成为行业“围攻”的对象,其趋势一直没停过。然而,在品牌营销方面被针对,被议论纷纷,这恐怕是比较严重的一次,起因在于比亚迪“选错了”对象。

有报道称,比亚迪成为中国足协中国之队官方合作伙伴(汽车类),合同期5年,总金额达7500万元(每年1500万元)。从足球赛事赞助的角度,这个金额其实不算高,但国足什么成绩,外界口碑如何稀碎,已经无需求证。在这样的成绩之下,任何敢“铤而走险”的品牌,都是在球迷伤口上“撒盐”。甚至有极端球迷喊出:“ 谁赞助国足就抵制谁”的口号。

即便不忌惮球迷,也应该思忖再三,慎之又慎。然而,比亚迪却“逆风而行”,敢于用实际行动去支持国足事业发展,不得不说,还是勇气可嘉,这也应了比亚迪敢于创新、敢于突破的“敢”精神。

然而,面对外界滔天的舆论巨浪,以及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,比亚迪似乎也有点“不淡定”了。

有汽车媒体在社媒表示,因有车企竞争对手利用水军煽动球盲,制造 “抵制国足赞助商”舆论,导致比亚迪赞助国足的计划暂停。尽管终止合作的消息,已遭到比亚迪方的否认,但合作进展已然受到不少影响,而最终结果如何,我们不妨静观其变。

从行业竞争的角度,假如真如汽车媒体所言,有竞争对手恶意操控舆论,这种行为确实够恶毒;但从舆论看,比亚迪被围攻,似乎也不全是竞争对手的“锅”。

所谓“树大招风”,再加上这几年的“价格战”,比亚迪“得罪”了不少新老车主,有人群情激愤,自发加入抵制声浪,也未可知。

不过理性看,对于比亚迪的赞助,我们应该持开放和欢迎的态度。尽管国足屡遭诟病,但原因是多方面的,我们不能因此就“恨屋及乌”。

比亚迪赞助足球赛事不是一天两天了,这一次携手国足,虽是一步险棋,但也并非是拍脑袋的决定。假如能给国足带来一些积极的正面影响,比亚迪的赞助也便值了。

懂车帝横评权威性何在?

7月23日,懂车帝上线几期视频,对近40款车型的辅助驾驶系统进行测试,结果显示没有一家车企能完美通过所有项目。随后,引发网友关于“测试被动了手脚,人为干预车辆”“测试不严谨”等争议。次日,懂车帝公开涉事车型的行车记录仪原片等数据,进行回应,但又引发舆论二次质疑:部分车主反映测试表现与车辆日常使用情况存在反差。而被参与测试的部分车企则表示,对于懂车帝的测评,不予置评。

懂车帝评车引争议,这不是第一次,也不会是最后一次。无论是冬测、碰撞测试、拆车评测还是本次辅助驾驶评测,总有人质疑其公平合理性,当然也少不了某些车企不满结论,选择下场开撕。

坦白说,没有横评是完全客观和公平的,即便是车企自己所谓的标准测试流程,也未见得适合所有车型及所有消费者。不过,从影响力的角度,懂车帝的测试必然会让一些车企开心,而让另一些车企“脸上挂不住”。因为这些测试成绩很可能成为消费者选购或不选购的重要参考。

成绩出众,车企很乐意拿出来宣传,比如本次高速测试中,马斯克便转发了懂车帝的测试成绩,并强调“由于法律禁止数据出境,特斯拉在没有本地训练数据的情况下,在中国取得了最高成绩。”,这样的结论,肯定会让不少主打辅助驾驶的车企“脸上无光”。

有人说,懂车帝收了特维斯的钱,测试不公平。笔者以为,这样的评价有失公允。特斯拉是出了名的公关费用“抠搜”,完全没必要“花钱买流量”。虽然特斯拉在华销量下滑明显,但还没到到需要使用公关手段来“挽回颜面”的局面。

懂车帝的测试,本身就是个参考,不可不信,也不可全信,因为每个人的驾驶习惯和用车环境不一样,不同车型配置,表现也很可能大相径庭。

不过,这其实也给我们普通消费者提了一个醒,即车企的宣传不可全信,尤其是遇到“遥遥领先”“领先X代”“行业第一”之类的宣传字眼时,我们更需要瞪大眼睛,并提高警惕。

结语:

车圈的争议一直都在,尤其是这几年表现尤为明显。其原因在于行业竞争激烈,而大家对声量出圈的渴望又较过往“有过之而无不及”。当然,这里面有主动的,也有被动的。面对当下的舆论环境,车企面临的挑战无疑越来越复杂,而应对外界变化的手段也得与时俱进。有争议才有进步。就怕有些车企只喜欢争议本身,而不愿意从中吸取教训。